清朝时期考中举人后究竟有多大权力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清朝时期考中举人后,究竟有多大权力?
清朝时期考中举人后,究竟有多大权力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至公元1905年,清末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共存在1300年,科举时代,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
可是干了小官之后,就不能再次报考,谋取做更大的功名了,因此 极少有举人走这条道路。她们通常再次应考博取更高的功名,着实没考上再考虑到入仕。但是举人也会有混得好的,例如大家熟识的左宗棠。左宗棠三次回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大怒不会再参加会试,因此,左宗棠终身仅仅是举人的身份。但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和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封二等恪靖侯,也是拜相,也是封王,比状元得意多了。
有趣的是,左宗棠一直对自身的举人的身份耿耿于怀。1874年,左宗棠就职陕甘省长期内,向慈禧皇太后明确提出,期待回京参加会试。慈禧皇太后啼笑皆非:你一个事业有成、出将入相的人,跟一帮毛头小伙儿一起参加会试?你没嫌丢人,官府还嫌丢人呢。因此赐了左宗棠一个“同进士出身”,左宗棠终于了断很多年心愿。
- 上一篇:商朝时期的西岐和朝歌是什么地方是现在的哪
- 下一篇:清朝两大官职比较中堂和总督哪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