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弘时到底是怎么死的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正史上的弘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上的弘时到底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弘时是被雍正帝赶去做了胤禩的儿子,削除宗籍,从玉牒除名。自此,雍正帝和弘时断绝了父子关系,站在了对立面。
《甄嬛传》中的弘时其实是一个性格懦弱的皇子,而且不太聪明,但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不法之事,按照齿序来排名的话,他是三皇子,但实际上在他前面的几个皇子都夭折了,所以弘时算是老大,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毕竟雍正帝没有嫡子。
弘时之所以没有被立为继承人,自然是因为他不符合雍正帝的标准,毕竟秘密建储制度所依据的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自然是皇帝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有的结果。
为什么说弘时不符合雍正帝的标准呢?这从庄亲王允禄等人的奏折和乾隆帝的谕旨中可以窥见端倪,上面记载三阿哥弘时“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这十二字是唯一能找到的弘时不被雍正帝喜欢的理由,没有任何别的证据表明弘时做过什么事惹怒了雍正帝。
但雍正帝却在1726年下达了这样一道谕旨:
“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弘时究竟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以至于雍正会将这个亲儿子推到了胤禩那边呢?相信知道九子夺嫡一事的人都能想到,很可能事弘时和胤禩有过接触,至于是什么接触,就不得而知了。
这并非没有道理,要不然,一个父亲断不会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赶去做死对头的儿子。而且,我们看弘时被赶去做胤禩儿子的时间,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胤禩是在1726年的正月初五被革去黄带子,被宗人府除名的,而到了二月初七,胤禩就被囚禁在了宗人府,从此开始了他被圈进的生活。十一天后,也就是二月十八日,雍正帝就下了上面的那道谕旨,让弘时去做胤禩的儿子,撤掉黄带子、从玉牒除名,从此就变成了罪人胤禩的儿子。
雍正帝有这样的安排,很大可能是因为,弘时一直和胤禩的关系比较近,甚至于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弘时是心向着八叔胤禩的,当然不排除他被胤禩利用了,不管怎样,弘时和胤禩的关系必然不一样,正因为如此,雍正作为弘时的父亲才会生气,才会对弘时失望。
而且,雍正继位建立秘密立储制度之后,虽然并没有公开说明将弘历立为继承人,但还是从一些方面让群臣和皇子们感知到了雍正的选择,弘时自然也看出了端倪,在这样的情况下,弘时很可能更加心向胤禩,以至于最终被雍正帝赶去做了胤禩的儿子。
1726年这一年,雍正帝对胤禩及其党羽展开了很猛烈的打击,一桩接着一桩,让胤禩喘不过气来,先是被革去黄带子、宗人府除名,紧接着圈进宗人府,然后被逼改名阿奇那,又将胤禩的四十个罪状颁行天下。而胤禩也在这些打击中渐渐消沉下去,九月初八就病死了,也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帝毒死的。
当然,无论是怎么死的,胤禩算是再也不能折腾,老九胤禟也在同一时期去世。胤禩一党已然不能兴风作浪。
而弘时那个时候尚在世,他在胤禩死后又活了一段时间,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727年的八月初六才去世。也就是说从弘时被扔去做胤禩的儿子到他去世,中间有一年半的时间,从这个时间段来看,弘时最大可能是郁郁而终,而雍正帝不可能对儿子痛下杀手。
即便他对这个儿子完全失去了信心,赶去做了胤禩的儿子,黄带子没了,又从玉牒除名,但雍正帝没有想过让儿子死,实际上他在对胤禩展开打击的时候,并未对弘时有过多的牵连,更不可能杀死他,如果真要让这个儿子死,也就不会等到一年半之后,彼时胤禩、胤禟一死,弘时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助力,雍正为什么还容不下这个儿子呢?
所以弘时大概率是郁郁而终,毕竟他不仅无缘于皇位,还变成了罪人胤禩的儿子,没了黄带子,也从玉蝶除了名,任谁有这样的遭遇,心中也不会痛快了,心中有淤积,自然就会反应在身体上,其结果就是郁郁而终,死的时候年仅24岁,真真是英年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