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视

思老师育儿课堂别再做无用功了这才是提升孩

2024-05-14 来源:罗兰资讯

前两天,有个家长在后台留言:我家孩子在计算10以内加减法时表现很好,但最近开始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却总是出错。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家娃也有类似情况,不妨先试着考考Ta。从10-99的数字中随便选一个数,比如15,问这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不出意外的话,估计有很大一波孩子会说:“15就是一个1和一个5呗。”

如果孩子这样回答你,可千万别意外,这就是记忆型数学和理解型数学的差异。

很多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通常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孩子记住这个数字,却根本不理解数字的含义,这就是典型的记忆型数学学习方式。

这样的方式在早期似乎看不出任何影响,就像孩子开始学习10以内加减计算时,靠记忆就能做对,一旦学习难度加深后,就会出现“学不动”的情况。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畏难甚至是厌学情绪。

因此,今天小迈思就要和你们聊聊:如何用理解型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孩子20以内的加减计算。

1.

认识数位和十进制

要学习20以内的加减计算,必须先认识数位。而数位的来历,其实就是十进制的计数规则,即满10就要进位:个位满10就有了十位,十位满10就有了百位。

因此,按照从小到大、从右到左的顺序,我们把各数位依次称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学了数位后,孩子就能明白:15代表的不是一个1和一个5,而是代表10和5。也就是说,十位是1,代表10,个位是5,代表5。

另外要注意一点,在学习数位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0”,比如数字20个位上的0,它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为了让孩子感知个位和十位的不同,以及明白数量与数字的相互对应,小迈思这里分享3个简单的游戏方法。

数 字 小 棒

借助家里的小棒,比如,把10根小棒邦成一捆,摆在左边(十位的位置上),把单根的小棒摆在右边(个位的位置上),右边5根,就是5,左边1捆就是一个10,合起来就是15。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计算1”,获取“数字小棒”游戏模板)

是 对 是 错

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理解两位数,并能清晰地表达出两位数所代表的数量,这也是对幼儿园小班/中班孩子的基本要求。

让孩子确认每张小卡片中的十格阵或积木数量,和其上方的数字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给笑脸涂色,如果不一致,就涂上哭脸吧!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计算1”,获取“是对是错”游戏模板)

家长也可利用家里的积木块,按照上面方法来启蒙孩子哦~

数 位 补 数

这个方法看起来是教孩子“掰手指”,但这个时候的掰手指是完全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的,能够实现从具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我们可以用左手表示十位,右手表示个位,这样就会得到一个两位数。在得到这个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孩子边看着手指边逐个数下一个数字,进行一个简单的进退位计算。

只要多加练习以上的游戏,小朋友就可以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什么了。

2.

学习加减运算的正确方法

认识数位,其实在为学习20以内数字的加减作铺垫。因此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正确教孩子掌握20以内的加减运算。

这里小迈思也分享两个小方法,让孩子学会用凑十法和借十法去做进退位加减的计算。

凑 十 法

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加法运算,其核心就是将个位数字先凑成10,然后再多退少补式的进行补充计算,相当于是将数字和计算方式进行分解,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比如下图中8+6的计算过程,就是先将6分解成2和4,这样8+2就凑成了10,再加上剩下的4,就能得出最终答案啦~

借 十 法

“借十法”是用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达到化难为简的目的。

比如在计算15减7时,先考虑个位5减7,发现不够减,于是从十位借10来减,就相当于把15分成了5和10,然后用10减7得3,最后用3与个位数5相加就能完成计算。

今天分享的这些方法,你们都学会了吗?

对于孩子来说,即便是学习最简单的加减运算,也需要家长给予正确的数学启蒙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发现数学的美~

注:公众号中回复“计算1”,即可获取相应的游戏模板~

- The end -

现在扫描下方二维码

【0元】加入【数学思维启蒙5天特训营】

中国商人

中华建设杂志

丝网印刷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