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垓下之战中为何没能重现破釜沉舟呢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为何没能重现破釜沉舟呢?
项羽的成名之战——巨鹿大战,以弱兵硬抗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的虎狼之师秦军,并一举将其击溃,后人更是因项羽在战前,令士兵砸碎炊具,凿穿行船,将其凝练成一句极具气势的成语,破釜沉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汉二年,项羽以三万骑兵长途奔袭以刘邦为首的,达56万之多的诸侯联盟军。在斩杀十万后,又有十万联兵在项羽引领的三万精兵追击下,慌不择路而投河。刘邦更是抛妻弃子,独自仓皇逃归汉中。
桩桩件件无不是项羽以弱兵硬抗数倍数十倍大军。司马迁特别称赞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那么,为何项羽在事关生死前途的一战——垓下之战中,以大败亏输而作为他自刎乌江的谢幕礼?
二、士气被夺
项羽在汉二年领三万楚兵南下奔袭刘邦所在的彭城获得大胜,正是利用了刘邦在楚国都城之彭城中的胡作非为,激发了楚兵的士气。
汉二年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到了垓下之战,情况正好相反。
先是项羽军的粮道不断受到盘踞在梁地的彭越军的持续性骚扰,项羽军心出现不稳。紧接着的是项羽与刘邦在荥阳一带反复交战近三年,而项羽军无法寸进。而后韩信相继将赵代齐三国攻破,直接威胁到了项羽军。
最后刘邦又策反了英布,刘邦的堂兄刘贾又逼降了项羽的大司马周苛。垓下之战,还未开打,项羽已经被三面包围,仅有东面临海的地方,没有刘邦的同盟或军队。这种局面,项羽不是不知道。
一向不求人只付诸军事的项羽,这才派出武涉出使声势最为浩大的齐王韩信,只是希望韩信中立即可。项羽阵营使者的来访,恰恰反应出了项羽和其十万大军所面临的困境。更为巧合的是,韩信是一名极为重视军事情报的优秀军事家。
在荥阳合议后,刘邦追击项羽东归的项羽军,被急于归乡的楚兵击败,并被围困在固陵。刘邦在追击前就命令彭越和韩信合围,却没有一个人听令。无奈下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封赏韩信和彭越英布等人为王,成功将三人调动起来。项羽得知消息后,立刻撤了固陵之围,向东南移动。他此时已经不能朝东北方向的彭城回撤,彭城乃至于其周边地区悉数被韩信攻克。
如果项羽此时再不撤离,等待他的是城内外两面夹击。
更为麻烦的是,项羽的根基被夺。而这件事情是根本无法隐瞒的,一是项羽的军队移动的方向不对。二是项羽听从了季布等人的建议,停留在垓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古城的行动。
这让项羽军的士气一落再落,到了刘邦韩信英布等人的军队将其围困的时候,其士气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局面,恰好又达到了破釜沉船时,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
然而,如果达不到一鼓作气,击败来犯的刘邦大军,那士气会继续下降,而无法支撑下去。待到四面楚歌的出现,使得项羽知晓,士气再也无法提振起来,随后率兵八百从韩信故意留下缺口的方向突围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