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影

朱元璋会和会收那么多的义子呢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朱元璋会和会收那么多的义子呢?

义子,指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愿结成父子关系。这种关系有点类似于拜把子,义结金兰,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由组合在一起,成为亲人。但不同的是,拜把子是兄弟相称,认义子则是父子相称。其实,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也有,说白了就是认个干亲、干儿子、干姑娘、干爹之类。

小时候看《隋唐演义》时,对第八条好汉、忠心耿耿守护大隋江山的杨林印象比较深刻,但并不是关注他的武艺,而是对他广收义子的行为感到好奇。他一旦看到哪个年轻将领武艺、智谋出众,有发展潜力,便将其收为义子,就连大唐功臣秦琼也做过他的十三太保。

在关帝庙里,我们会看到关帝塑像旁边有另外两员大将的雕像,其中一个是关羽的贴身保镖周仓,另一个则是他最器重的儿子关平,也是关羽收养的义子。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统治无能,社会动荡,各路枭雄纷纷涌现出来,在全国多地组建了起义军。虽然,义军所处的地方可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义军的将领却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收养义子。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初闹革命的时候,也钟情于收养义子。他收养的义子,前前后后不下十多个人,比较熟悉的有:沐英、平安、朱文刚、徐司马、真童、金刚奴等等。

但“义子”毕竟不是自己生的,战争中让他们领兵打仗,自然更加放得开手,犯不着像担心亲生儿子一样,顾虑其安危。所以,在朱元璋起义的时候,他的这些义子冲锋陷阵,死了不少。但是,到了功成名就的时候,这些曾经九死一生,幸运活下来的义子,却成为了统一之后,皇室的心腹之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能在那么激烈的战斗中保全性命,获得功勋的人,必定是大将之材。但是,功劳太大,难免被人担心功高盖主,危及自己亲儿子的江山。李文忠在朱元璋的功臣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徐达、常玉春,且自己是皇帝义子加外甥的这层关系,可他为人低调,做事从不炫耀。但是,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李景隆还是卷入了皇权的争夺战中,与朱家进行了一顿厮杀,最后以失败告终。沐英是众多义子中得了善终的一个,他很早去守边疆,远离了宫廷斗争,远离了祸端。马皇后去世时,他哭到呕血的程度。几年后,太子朱标又去世了,他伤心大哭,后得病去世。

早年,沐英在朱元璋帐下陪伴的时候,干爹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义子们常常因为做错事情被责罚,全靠慈祥的义母马皇后和仁厚的大哥朱标说情,才减轻了处罚。可以说,这两个人,沐英已经将其当作了亲人,他们的死,自然对其打击甚大。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两个人一死,在这偌大的朝廷中,就少了给自己说话,维护自己利益的重量级人物。而干爹朱元璋是何等的暴躁,想必作为义子再了解不过。虽然,沐英已经在边陲驻守多年,但是,对这个喜怒无常的干爹,他还是非常畏惧的。

从朱元璋广收义子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在古代,收义子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用人的时候,用来代父杀敌,和平时期就卸磨杀驴,想想这些义子也真是够凄惨的。

电脑校园杂志社

中华志愿者

现代营销期刊

大众商务杂志

今日制造与升级杂志社

中华传奇编辑部

今日制造与升级官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