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为何曹魏却不会这样呢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为何曹魏却不会这样呢?
众所周知,古人是奉行山头主义的;这种现象,也被后人称之为乡党情怀。尤其是在三国时代,掌权者更加倾向于提拔自己的老乡、朋友、宗族兄弟。比如曹魏政权的开创者曹操,他手下的七八成精锐部队,几乎都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的手里。就连其核心力量——虎豹骑,也是曹氏宗亲的将领接任。
又比如蜀国丞相诸葛亮,他在上位以后,提拔的几乎都是和自己同出荆州的官员,如蒋琬、马谡、董阙等人。即便是诸葛亮死后,荆州派系的官员也一直掌握着蜀国的军政大权。可见这种任人唯亲的现象,在当时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就连曹操诸葛亮这样的人,也无法免俗。不过可以看出,曹操的政治、军事乃至文化成就是远远超过诸葛亮的。
三、曹操与诸葛亮的差距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任人唯亲,为何诸葛亮的成绩却远远不及曹操呢?以笔者观点,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两人的眼界不同。诸葛亮的格局太小,他只放眼于蜀国,努力想要荆州派系一家独大,因此掌权之人也一直都是他的心腹官员;但反观曹操,他的气度确实不凡。只要能对国家有利的人才,曹操便不会刻意打压,哪怕是他之前跟自己有再大的仇怨。文官如陈群、钟繇、荀攸,武将如张辽、张郃等人,虽然没有宗室身份但都能身居高位。
其次,两人的底线不同。诸葛亮在掌权之后,事事亲为,给后人留下了鞠躬尽瘁的假象。可事实上,蜀国一大批人才遭到了打压,还流传出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谬语。且看诸葛亮的接班人,除蒋、费二人,都是蝇营狗苟之辈,不可堪当大任。但曹操却深知自己的底线在哪,他即便是信任自己的宗亲,也明白他们只是个打仗的料子。所以曹氏宗亲几乎都是武将,而文官派系,曹操则依然坚持有能者居之的原则,这才是魏国能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