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装

养生练功最佳时间是养生的最佳身体状态是什

2024-04-28 来源:罗兰资讯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三十一

数字技术与应用官网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黃帝內經•陰陽離合論》

(接前文)说起唐高宗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要是看过唐朝时期的历史文学著作,或者影视剧就知道,唐高宗李治的太太是谁呢?就是武则天。跟他同时期的人还有谁呢?还有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等这些名臣,杨上善那个时期正好就是褚遂良、长孙无忌,他们可能都是同朝为官。(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褚遂良是唐朝的名臣,他的书法也非常好,叫褚体,现在练褚体的人,尤其是写硬笔书法的人,有时间可以参考褚体,线条非常优美,但是非常有韧劲,我们以前的有一个教形意拳的老师,他就讲过,唐宋都是以武功而建国,唐朝的主要的兵器是枪,所以有很多枪法是隐藏在书法里边的。褚遂良的书法里边能看到枪意,当然这也是一种说法,这是形意拳的老师,听他的师爷来传授的。

现在我们看中国的书法,尤其是唐代的书法家的书法里,横、竖、撇、捺这些笔划,虽然现在要是写宋版或者仿宋版的话,正常的印刷体都是直的,但是好多书法作品不是直的,有一个弧度,但这个弧度又非常有弹性,又非常刚,不是柔的,是刚柔相济的。所以这里边就涉及到拳法问题,也就是形意拳打五行拳的时候有明劲,有暗劲,明劲就是纯刚的,随着练功的深入,其实就是刚柔并济了,也有内力了。

这就讲远了,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无论是拳法,还是中医,还是身心的修养,一个核心是谁呀?就是你的身体,都是你的生命,有的时候中国的这些宗师级的人物,他都是能贯通的,就是“术几而近于道”,通过一门深入了之后,通过无论是八雅——琴棋书画茶花香等,还是通过儒释道医武五个门入道,只要入道之后,他就能融会贯通了。一旦融会贯通之后,尤其是不同的艺术类的作品里,内涵和韵味它都是相通的,所以以前我们就知道古代的这些宗师,他都是全通的,内外通达。

岳飞创形意拳,这是故老相传的事,但是当然现在的考证是来源于清朝李洛能创形意拳,但是故老相传是岳王创的,就是岳飞。岳飞有一幅书法作品叫《满江红》,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杭州的岳王庙里欣赏一下,那个书法作品刚柔并济,酣畅淋漓,能读出这个武术的一些精髓。就是这里的韵味,还有发力、收力、蓄力,这里都有丹田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丹田气和丹田劲都在这里蕴含着,要是丹田气充沛饱满,他打出来的拳法就非常的挥洒自如,而且刚柔并济。如果只是一个空架子,就像书法一样,它里面的这些间架都是散的,不聚。

我们锻炼身体也好,还是养生也好,实际上是把浮散在外面的元气收归丹田,也就是说收归身体里来让凝聚合一,练成“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这样一个状态,这就是人体的正常状态,也就是健康状态。有刚才讲到褚遂良,讲到这里,褚遂良的书法,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四川水泥官网

,它的线条优美

船舶物资与市场杂志

,而且它的横竖都不是完全的是一根直线,而是有刚有柔,而且在弯曲中蕴含着一种特别韧的弹性和刚柔相济的一种劲,这很难形容,除非听众朋友们有练太极拳或者形意拳这种内家拳的人,你在练拳劲的时候,慢慢就能体悟到这个书法作品里的拳意。

因为我之前那位形意拳老师,他是一个非常文雅的人,他也喜欢书法,他的师爷也非常喜欢书法,于是他们都是功夫上身的人。就是练拳能练到功夫上身,一上身之后你就明白了,不上身体永远明白不了。这功夫一旦上身之后,他一看这些艺术的作品里边,就能看出这里边的奥妙,很有意思。

所以,杨上善挺神秘,正史上记载的文字非常少,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医学史的书里,对他的记载也不多。但是杨上善留下一本很重要的书,叫《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太素》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于早期的《黄帝内经》的原文的保存。同时有一些个别的词句,杨上善也进行了注解。不仅是传,而且还注。这样一来,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一个著本的参考价值。

但是大家注意,《太素》里注解非常少。它不像张景岳,或者是马蒔,或者是《素问吴注》,像吴昆,他们注《黄帝内经》一句话,能注出一段话来,这种注解就非常丰富,非常详细。杨上善的注解非常少,他对于这段话注解,《太素卷五·阴阳合》里“三阴三阳之数各三,不应天地日月阴阳二数何也?黄帝非不知之,欲因问广衍阴阳变化无穷之数也。”也就是说其实杨上善跟我刚才讲的意思一样,杨上善也认为并不是黄帝不懂,黄帝绝对懂,黄帝懂为什么还要问呢?就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白,叫做“广衍阴阳变化无穷之数也”,就是说让大家更明白阴阳变化无穷这样一个道理,通过这样反问,然后问出来。(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三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