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儿子爱生气的句子当孩子情绪失控时说这
2024-08-14 来源:罗兰资讯
今天是正式开学的第一天,你家娃是不是也哭闹着不肯去上学,就跟你每周一不想上班的心情一样。
相比成年人,孩子的情绪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因此对于负面情绪的忍受和控制能力有限,往往是说崩溃就崩溃。
比如:想要什么就必须满足,否则就躺在地上打滚;经常歇斯底里地大哭,怎么安慰都不起作用;一不如意,就会尖叫、扔东西、打人……
面对情绪失控的“小恶魔”,父母经常头疼不已,要么最终无奈地妥协,要么以怒制怒,要么冷处理,不管不理……
其实,下一次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你可以试着跟他们说说这4句话:
第一句:妈妈(爸爸)理解你。
小峻很晚才写完作业,导致没有时间拼刚买的乐高。他生气地说:“我不睡觉了,今天一定要拼乐高。”
如果妈妈这时候试图跟他讲道理,说太晚睡觉对身体不好,或者威胁孩子如果不按时睡觉就会有怎样的惩罚,无异于火上浇油,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共情。可以给孩子说:“妈妈(爸爸)理解你。我知道你很想拼新买的乐高,现在一定很沮丧。”
当然,并非父母这样说孩子就会乖乖睡觉了,只是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而非其他。”当孩子的感受被父母看到,他会更容易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很多时候,愤怒来源于他人不懂自己此刻的感受。
另外,被人理解也会让孩子相信并接纳自己真实的感受。情感不被压抑和否认,能自由地流动,就不会积压,以至于在某个时刻突然彻底崩溃。
等孩子冷静下来,你可以跟他商量可以再玩十分钟,然后我们就上床睡觉,一般孩子就会乖乖听话了。
第二句:你能告诉妈妈(爸爸)你想要什么吗?
很多父母最怕带孩子进商场,因为一进去孩子就走不动了,看到什么都想要,否则就大哭大闹。
你试着跟他讲道理,劝他家里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不能再买了,可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不买就跟你撒泼打滚哭闹。
其实,这时候父母应该先不管是否要买这个玩具,而是要问孩子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父母可以问孩子:“你能告诉妈妈(爸爸)你为什么一定要买这把玩具枪吗?你觉得这把玩具枪跟家里的有什么不同吗?”
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了解孩子真实的意图,才有利于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告诉你他是想收集不同型号的玩具枪,你就可以告诉他,“我们可以买一本枪支大全类的书,上面什么枪都有”,或者给孩子看一些这方面的纪录片之类的,也很直观。
其次,从儿童心理学来说,让孩子述说自己内心的需求,这个过程就已经在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因为当孩子在思考一定要买的理由时,已经开始由情绪发泄转为理性思考了。
而当孩子被情绪控制时,大人无论说什么他们都听不到。
第三句:你想自己待一会吗?
小兴从学校回来的时候很生气,因为他们篮球队输掉了比赛。
父母赶紧安慰他:“下次比赛好好踢就好了”。“想想你们去年那次比赛,都进了四强,多厉害”。
见毫无效果,父母又赶紧试着转移话题。“肚子饿不,要不我们出去吃火锅?”“想不想先吃点水果?”
小兴却更加生气了:“你们不就是想让我开心吗?可我现在就是不开心!”
心理学家李雪在《有限责任家庭》中写道:“父母总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孩子摆脱负面情绪,但是这种想法往往会干扰孩子应对和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变得更加不堪一击。”
人有悲欢离合,有开心,也有悲伤、愤怒……允许孩子体验、理解自己的感受,是他们自我发展的必需。
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可以试着不急着干涉,而是问孩子:“你想自己待一会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每一次情绪失控,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让孩子慢慢习得如何面对和处理各种情绪,比起帮助他们隔绝所有负面情绪,这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四句:别害怕,有爸爸(妈妈)在。
8岁的小林在分房后一直不肯独自睡觉,总说害怕,要爸爸、妈妈陪着。开始父母还会耐心劝慰,后面越来越不耐心,甚至训斥孩子胆小。
父母不知道,吼叫、强迫并不能让孩子变得勇敢,甚至会适得其反,因为勇气的背后是安全感。
武志红曾讲过一个故事。
男孩在一间黑屋里喊道:“阿姨,请跟我说说话。这儿太黑了,我害怕!”
阿姨说:“那有什么用?你又看不见我。”
“没关系。”男孩说道,“有人说话,房间里就亮了。”
当孩子害怕时,父母不要强行将他往前推,而是陪在他身边,告诉他:“别害怕,有妈妈在。”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内心的安全感会让他们更有勇气和意愿去尝试和挑战,而不是逃避、放弃、或乱发脾气。
哲学家岸见一郎提醒家长:“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
当孩子有情绪时,试着多说这四句话,或许不能马上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但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理解和支持,这会给予他们应对自己情绪的勇气和智慧。
更多推荐:
[心]合格的父母,从来不在这些琐事上消耗娃!真的会影响他的发展
[心]想让孩子更优秀,你绝对不能只有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