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装

为什么蚕宝宝感觉越养越少对信息茧房的了解

2025-01-06 来源:罗兰资讯

什么是“信息茧房”?

最近一段时间,“信息茧房”一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人们沉浸于海量的网络信息的时候,人们只会去观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由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提出的。

长此以往,在认知层面上或者是内容获取上来说,一个个体便与其他领域的信息之间产生了一道无形的墙,这个观点很形象,这就类似于一个蚕宝宝被束缚在“茧房”之中一般。

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认为信息茧房是指在信息传播中,个人被禁锢在自我建构的信息环境中,只注意自己选择的领域,久而久之,就像被困在“茧房”中一样。我认为信息茧房可以用另一个词代替——就是大数据。

信息茧房的危害?

1)容易导致观点片面化:·

在“信息茧房”内,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同质的视频,同时也会接触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在一遍遍固化和强调中,这种思想和观念就扎根在心里,拒斥其他观点输入,慢慢在这种环境中就形成了“沉默的螺旋”,也就是小部分人的意见趋同。·

2)加剧思想的极端化:·

处在信息茧房中的人接触的东西都是单一趋同的,并且缺少与外界和不同思想的交流沟通,所以长期看着内容同质化的东西就会形成固化的观点和思想,在信息茧中的人,坚信自己相信的,所看到的都是正确的,从而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思维,甚至产生偏见。如果有一群人长期接受负面的、极端的信息,那些思想尚未形成或者容易受到影响的人加以效仿,并且影响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最终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造成群体间的冷漠:·

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很容易沉浸在自我的思想中,脱离了社会的发展,个体间形成一个个抱团现象,互不相信理解另一方的观点,最终导致人心涣散,个人之间彼此漠不关心。

如何破局?

认知的提升除了需要我们自身勤于思考,总结复盘之外,更离不开需要自己主动去扩展自己的信息边界。就像一个水池,总结反思可以增加深度,向外扩展可以增加水面积,都提升了我们的容量。

1)合理运用媒介:·

不同的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解读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合理组合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在不同媒介上看看对同类信息解读的观点和看法,事后进行自己的反思,增加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

2)求同存异,不偏激:·

当你意识到自己所听到的声音越来越一致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引起警惕,多去外面听听不同的声音。当看到和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时,先别急着反对或者站队,需要有自己思辨的过程,有一句话是:读书越少的人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所以,多去想想别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观点。·

3)不自我设限,保持好奇心:

信息茧房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太单一了,不喜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其他的东西。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承担力太弱而选择回避。所以我们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多去尝试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不给自己设限。

虽说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逃不过算法和大数据,但是我们不能任由自己被困在茧中,多去接受一些多元的信息,多倾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努力成为破茧而出的蝴蝶。

上海包装杂志社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官网

青年文学家版面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