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怎么给宝宝养脾气李玫瑾孩子的脾气都是
2025-01-07 来源:罗兰资讯
提起李玫瑾老师,大家们都不陌生,她在育儿领域的诸多观点受到家长们的热捧。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在李玫瑾教授看来,孩子的问题,大都来自于家长与家庭的影响。所以父母们在亲子教育中,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性格的培养对于家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似乎都有一个习惯,在特定的时候,比如:在生病的时候,总会怀念某一个人做的某一道饭,这个人一般都是最亲密的那个人。同样的道理,无论我们走到多远,也忘不掉家乡饭菜的味道。所以我们将它称之为“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吃过的饭变成血液,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而家乡饭菜的味道,我们也永远无法忘记。
养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脾气的好坏,也是父母养出来的。观念是父母唠叨出来的,而残忍是孤独无助忍出来的。
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家长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闭嘴!”
“把眼泪给我憋回去!”
“一天天就会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父母的情绪一般会表现得更为激动。面对无法控制的情绪,父母常会选择以“威胁”“命令”的方式,来压制孩子。
父母为什么会如此?
也许因为耐心被耗尽,也许因为父母的无能为力。
可是,父母“以暴制暴”会产生哪些负面结果呢?
孩子有样学样
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也会采用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谩骂”、“斗狠”甚至升级成“打架”。孩子从父母身上没有学到正确的解决方式,反而被错误的行为所引导。
孩子压抑
每当孩子出现情绪时,得到的回应都是被“粗鲁”的对待。孩子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慰藉,内心不被理解。长此以往,孩子会慢慢封闭自己的内心,拒绝同父母有效沟通。因为知道得不到,所以彻底就不要。
父母的拒绝走近,成为了孩子关上心门的一道锁。只有回到良好的亲子关系后才能将此解开。
孩子不自信
我们总是责怪孩子,在父母的口中,孩子听不到对自己的认可。“淘气”“不懂事”是父母们给孩子贴的标签,带着标签久了,连孩子都会认为自己原本就是那个样子。所以,这样的孩子父母越骂越“淘气”。
曾经,在一位老师教育“熊孩子”的故事里,受到诸多启发。
小明是学校远近闻名的“捣蛋大王”,今天揪女生头发,明天和男生打架。家长则是天天去学校“道歉”,回家对小明就是一顿收拾,但这样,对小明依然没有任何改变。直到一位新美术老师的出现。这位美术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发现小明的想象力丰富,便将小明上课的“涂鸦”作为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这是小明第一次受到奖励。虽然脸上表现得不在乎,但是一整天,小明上课都没有捣蛋。
从此,小明变得爱上美术课,每次上课都显得很积极。美术老师对小明的表扬也是一点也不吝啬。美术老师还将表扬反馈到别的代课老师那里。慢慢的,越来越多的老师注意到小明的变化。大家也都会主动对小明进行夸奖。连同学们也不再有人嘲笑小明,主动和他一起玩。就这样,曾经的“淘气大王”变成了班集体的“红人”。
一个孩子的改变,就从老师的一句表扬声中悄然萌发。
那么孩子发脾气,父母应该如何做呢?
家长首先保持冷静。然后告诉孩子“我看到... ...,能告诉妈妈原因吗?”对于孩子所讲的事情,不管认不认同,都表示理解。询问孩子“你需要妈妈给你帮什么忙吗?”“妈妈就在这里,如果你需要拥抱的话。”等孩子情绪波动有所缓和,再去同孩子讲道理。其实,孩子和我们大人是一样的,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听不进任何道理的。所以,不要一开口就指责或者讲道理。在尊重并理解孩子感受为前提下,让孩子知道我们认可他的感受,然后再去同孩子沟通我们家长对处理这件事的建议。
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解决任何争执,都可以从容不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敏感与脆弱都是父母影响的,当然,孩子的乐观坚强也是父母培养的。
想要养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父母要做出优秀的榜样。
我是MiYa妈妈,喜欢阅读各类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为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理念。
在育儿道路上,我们一起升级打怪兽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