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乐活

70岁单亲家庭育儿秘诀从小龙女再度报警看

2024-08-14 来源:罗兰资讯

港星吴绮莉早年和成龙发生婚外情产下女儿吴卓林(小龙女)后,多年来独力把孩子抚养成人。昨日晚间,吴绮莉被拍到带着几名便衣警察回到家中,随后几名戴着手套的警察就在她家中翻箱倒柜,看起来像是在寻找东西,站在一旁的吴绮莉看起来非常镇定,非常配合警察的搜查。据悉这次警察会上门,是因为女儿吴卓林报警找来的。

事实上,这次并非吴绮莉首次遭到警方上门盘查,在2015年吴卓林曾在学校声称被妈妈打伤,校方随即报警处理。卓林的证词让人心酸,原来她报警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帮助妈妈“重新做人”——她并不介意妈妈打她,而是想有人注意到母亲酗酒的事实。

从中,我们会发现导致母女矛盾的一些关键词:爸爸缺位,单亲妈妈和叛逆期女儿的恩和怨。

其实,“小龙女事件”并不是个案,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单亲家庭/假性单亲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看这对母女背后的困境,到底是什么。

也许读完本文,你会从中窥见些许熟悉的影子:缺席的父亲、幽怨的母亲、畸形的亲子关系、压抑的气氛、被母亲的爱淹没的孩子、家庭冲突与孩子的诸种行为问题……

妈妈无法切断和女儿的共生关系,必将导致冲突和问题从小龙女第一次报警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绮莉和女儿卓林从来没有分开过,这次分开一个月应该是分离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一个采访过吴绮莉的记者回忆道:

“当时,她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女人,对这圈子了如指掌,但又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一切兴趣,惟一能让她牵肠挂肚的,只有女儿。那天漫长的车程里,她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和女友讨论买哪几味汤料煲哪一种老汤会对女儿比较好……当时我想,这个女人是有多爱她女儿呀!”

我们毫不怀疑吴绮莉对女儿卓林的爱,然而,她的爱生了病,吴绮莉说:“她已经16岁了,可我却一直把她看作是6岁的孩子。”这是问题的关键。

16岁的孩子,最需要什么?发展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妈妈却一直把她当成6岁孩童——一个需要完全依赖妈妈生活的人,妈妈不需要孩子有独立的想法,做什么说什么,妈妈做主就好。在这个冲突下,妈妈爱得越深,孩子越想逃离。

存在这个问题的家庭不少,而当家庭“铁三角”——爸爸、妈妈和孩子——因为某一角缺失而失衡,妈妈和孩子的共生关系得不到修正时,这个问题便又尤其突出。

心理学认为,家庭中爸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母亲看清楚家庭稳定的三角关系,修正妈妈和孩子的共生关系——在恰当的时候,将妈妈和孩子的人格分离开来。然而,在单亲家庭中,爸爸的这一功能是缺失的。

爸爸缺位,最严重的结果是,单亲妈妈严格管教和控制孩子,不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想法,从而阻碍了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孩子呢?或者难以建立起独立人格,或者反抗。

卓林对妈妈的控诉,只是因为说服不了妈妈戒酒,希望通过学校和警察的介入而帮助妈妈。当事情告一段落,卓林回家后,妈妈却一再追问学校事件时,卓林再次选择了离家出走。或者可以认为,“小龙女”的这次控诉,是她对妈妈的人格的一次救赎,也是她的人格独立宣言。

从这个角度讲,是失衡的家庭导致了重重问题。有一个重要角色:父亲角色始终是缺失的。唯有一大一小两个女人陷在这样的失衡当中,两个跌宕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恩恩怨怨撕扯不清,显得孤独又悲壮。

所以,那些缺席的爸爸们,如果你并非如成龙大哥般“身不由己”、无法陪伴妻儿左右,那么就请不要人为地制造一个只有妈妈和孩子的假性单亲家庭。

妈妈人格不独立,女儿过早给自己带上了“理性”的面具从报道中,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

“卓林在吴绮莉心中是理智型小朋友,跟她的性格相反,她是超级感情用事、任性又不理会别人的看法,一切随心而行。”

这其实也是单亲家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在孩子心中,家庭是稳定的三角关系,而父母又总是完美的,如果家庭结构出错了,他们就会下意识地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这也会导致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竭尽所能地去弥补。这时候,如果妈妈人格不独立,那么孩子就很可能会努力扮演父亲的角色,因为妈妈需要这样的人。而卓林之所以和妈妈的性格迥异,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因为她从小就感觉到妈妈需要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而这样的负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太重了。这些孩子往往就此偏离了自己最初纯真的本心,变得太过“懂事”,也太不像他们自己。

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说过的:心理咨询室里接待过的青少年,大多都比一般孩子“懂事”,甚至过于为父母考虑。超出年龄的懂事,往往恰是问题所在。其背后是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想来很心酸。是啊!孩子就是这么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父母,而父母呢?是不是应该在希望孩子获得成长之前,先成长起来?

话再说回来,在一个离异家庭中,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想办法修补缺失的一角。

其实,在离异的家庭里,妈妈充当好妈妈的角色就够了。没有爸爸的角色,可以做一些努力,再去重新成立、建构一个家庭,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爱;或者,也可以带着孩子,多走入一些孩子们的游戏中,或者给他补充一些成年男性的角色进来,比如叔叔、舅舅、爷爷、姥爷;给孩子找一些固定的小伙伴,也是弥补男性角色缺失带来损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要否定孩子的父亲。积木育儿曾经说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奥巴马的成功,并非他的单亲妈妈一个人特别强大,而是她妈妈一直给奥巴马制造了一个不在场的优秀爸爸。

带着原生家庭的伤,走在艰难的育儿路上“那些所谓的打她,只是轻拍的动作,能有多用力呢?”

吴绮莉在记者的追问下回忆道。

一位和吴绮莉有过接触的记者说,吴绮莉自幼失父,母亲一向是中性打扮,典型的独身主义者,她忙于经商,惟一管教孩子的方式就是打。

这两段话,篇幅很短,但信息量却很大。原来,吴绮莉也是带着原生家庭的伤,走在艰难的育儿路上。一个从小被妈妈打大的孩子,如果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那么在成为父亲/母亲之后,就可能走向两个误区:他可能发誓不让小时候被打骂的情况在孩子身上重演,而变得对孩子过于保护和溺爱;也有可能理所当然地把打骂当成了有效的教养方式,因为他不知道还有其他方式。吴绮莉无疑属于后者。

然而,背着原生家庭的包袱走路的不仅仅是吴绮莉,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然而,原生家庭是我们无法选择和抗拒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我成长。我们需要在育儿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更好地读懂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而当我们的认知得以改变,情绪也会随着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也更科学些。

化工管理杂志

科技创新与应用

财经界杂志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