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没选择自立为帝呢有哪些现实的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诸葛亮为什么没选择自立为帝呢?有哪些现实的原因?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行将就木的他把诸葛亮召到床前,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行他可取而代之。诸葛亮连连叩头,表示自己并无僭越之心。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一直在蜀汉丞相的位子上恪守职责,真正实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追求。长期以来,人们对诸葛亮不取代后主刘禅的忠义之举大加褒赞。笔者认为,诸葛亮不取代后主刘禅,除了他那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老臣忠心在起作用外,还存在两大现实原因使他无法取代刘禅。
蜀汉非诸葛亮独大,取代称帝将于己不利。史书《三国志》有明确记载,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并非把身后之事仅托予诸葛亮;除了诸葛亮之外,刘备还召来了尚书令李严,李严与诸葛亮私交一般,但这个人十分有才干,很早便深得刘备器重,刘备去世后,李严与诸葛亮同时接受遗诏辅佐新君刘禅。由此可见,在刘备的内心深处,他对诸葛亮还是有一丝提防的,于是有意把蜀汉的臣子们排布成了非诸葛亮一家独大的格局,从而使他们相互钳制,无暇对刘氏江山心生妄想。
刘备是大汉皇叔,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后,刘备以“光复汉室”为名称帝自然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他因此得到了很多大汉遗民的支持,这是蜀汉最大的政治资源。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屡次北伐的首要目的便是为了把“光复汉室”的旗号坐实,以此抬高蜀汉的正统地位。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也是汉室后裔,称帝于蜀汉同样名正言顺,诸葛亮再聪明,他也不过是外姓之人,一旦他取缔刘禅,蜀汉的正统地位便会丧失,“光复汉室”这竿大旗也会随之掉落,诸葛亮将失去人心,自然难以坐稳天下。刘禅本来就不愚钝,再加上自己手中掌握着“汉室后裔”这张王牌,诸葛亮又怎么可以取代他呢?
- 上一篇: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如何
- 下一篇:孙权为何要选择杀关羽他不怕刘备的报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