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子朱标削藩的话朱棣敢不敢造反呢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如果太子朱标削藩的话,朱棣敢不敢造反呢?
元末农民起义中,朱元璋成为了诸侯之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终的胜利者,于1368年建立了大明代。明代建国初期,朱元璋为太子朱标扫清了朝廷之中的隐患,为的就是赋予太子朱标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奈何太子英年早逝,这时的朱元璋一夜白头,燕王朱棣本以为太子之位应该传授给自己,可是朱元璋却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刚刚即位的建文帝根基不稳却一心想要削藩,而这便触动了朱棣的逆鳞。朱棣了解自己早晚会死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中,为此朱棣在北平起兵,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起兵成功的燕王,即为明成祖,试想一下,若是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那么有他进行削藩的话,燕王朱棣敢不敢起兵?
朱标与朱棣
朱标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嫡子,朱元璋与马皇后非常的相爱,马皇后一直对朱元璋不离不弃,这让朱元璋很重视亲情,也更加重视朱标,因此朱标在朱元璋的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并且太子朱标为人正直、仁厚得到了朝廷之中很多人的爱戴。
为了培养好以后的皇帝,朱元璋经常带着朱标上战场,培养他的军事能力,不仅如此,在政治方面,朱元璋也是带着太子朱标上朝,有时还会询问太子朱标的看法,以此来提高他的政治才能。
最是无情帝王家。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迫父亲传位给自己,但是反观朱元璋与朱标这对父子,却有着帝王家之中的少有的亲情与温情,朱标经常不满父亲朱元璋的做法,有时候甚至与朱元璋顶嘴,朱元璋大多数都是当耳旁风,严重的时候会追着朱标打,但是第二天父子二人又会恢复以往的状态,有说有笑。
朱元璋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儿子继承太子的位置,这足以证明了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也突显了朱标的重要性,朱标出生的时候还是战乱的年代,朱元璋在攻打南京城的时候,便得知朱标出生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此时的朱元璋二十七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自己有了后代,代表着自己的血脉将会得以延续。
朱元璋为了培养好以后的皇帝,因此严格要求朱标,朱元璋给朱标的定位是他以后要做一名贤明仁义的君主,但是朱标的仁慈的性格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仁慈会获得大臣的爱戴,能守住好明代的基业。
自己的爷爷朱元璋将有能力的人全部处死后,留给建文帝的人少之又少,以至于无人敢出战朱棣,燕王朱棣军队浩浩荡荡直奔南京,最终建文帝失踪,朱棣即位,在永乐年间,撰写了永乐大典、采用新的方式削藩以及稳定边疆,迅速恢复了自靖难之役后的民生,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代的国威。
历史假设
假若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棣是不会造反的。首先,朱标没有去世蓝玉案就不会发生,太子朱标的政治集团中,有蓝玉、曹震以及常升等人物,并且燕王朱棣非常忌惮蓝玉,而蓝玉也曾提醒过朱标说朱棣有着不臣之心,告诫朱标小心提防朱棣,但是朱标以兄弟之情最为重要,就没有听进心里。
其次,以蓝玉等人的作战能力,即使燕王朱棣真的起兵,有蓝玉坐镇必定会大败朱棣,顺利地铲除其势力,以此巩固明代的稳定,最后那便是以朱标作为哥哥的威望以及资历都可以完全震慑住朱棣的野心。
正所谓:长兄如父,朱棣与朱标的关系也比较好,自然也不会造大哥的反,靖难之役也就不会发生,而这些都是朱允炆所不具备的条件。然而历史没有假设,靖难之役也最终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