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明星鄱阳饶平黄氏名人兄弟三达尊明南京
2024-05-27 来源:罗兰资讯
饶平黄姓,出自颛顼。颛顼之孙陆终后代南陆受封于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饶平黄姓以黃南陆为始祖。黃南陆笫98世称黄裳从河南光州固始迁居福建邵武和平乡,至笫119世黄峭山后代于宋未至明初,裔孙先后入饶开基。(摘自《东里大观》姓氏源流)
明代宣化都,人文荟萃,贤哲辈出,科举连登。明成化国子监佐教曹宗、明弘治浙江佥事周用、明嘉靖湖广左布政使陈天资、明万历监察御史苏信、福建布政使黄琮、明崇祯礼部尚书黄锦。
本文推介宣化都大埕(今饶平县大埕镇上黄村人),堂兄弟福建布政使黄琮、明崇祯礼部尚书黄锦。
黄 锦 (1589~1671),字孚元,号絧庵,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今饶平县大埕镇上黄村人)。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考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登进士,先进翰林院学馆深造,三年后,由庶常授检讨(史官名,职掌修国史),参与编修《神宗宝录》,历任侍讲分校,礼国等职,任内曾修校《十三经》、《二十一史》等,并为朝庭先拔官员,崇祯十二年(1639年)任知制诰制副总裁,谏议处治以邓希诏,孙茂林为首的阉官,朝野称快,10月升礼都吏侍郎冬至吏部左侍郎,崇祯十四年(1641年)出補南京礼部尚书,越年因病乞归,后在潮州府城西(今属湘桥区)建尚书府安居,晚年专心诗词和传授书法,著作有《笔耕堂集》。
上黄村黄氏家庙位于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上黄村村北,建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为明礼部尚书黄锦的私祠。坐北向南,二进二从厝格局。面积约675平方米。悬山顶红瓦屋面,夯土抹灰墙。门额“黄氏家庙”。
黄锦为南京礼部尚书时,在潮州府城建造尚书府第,即今西平路北段和打银街之间。座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占地4200平方米。进门可见天井,天井北面正中是府第中门,门前有石鼓一对,府内正座为三进厅堂,东西各有火巷,正座后面有后包厝与东西火巷连成一体,构成类似四合院纵向的连接式布局。这座明代府第历300多年风雨洗礼而今完整保存。
因府埕内有皇家赐建一座牌坊题为“三达尊”,故俗也以此名称其府第。即儒家以爵位、高龄、品德三者为人所通尊之称。《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爵,指官高至尚书;指其清高显贵的官职。齿,指长寿,黄享高龄八十三岁。品德,即人品、道德。
宗伯学士·三世宫端坊位于潮州牌坊街载阳巷口。
宗伯学士坊是"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黄锦官至尚书,故称"宗伯",当过侍讲学士,故额为"宗伯学士",左坊眼镌有"旃复纶恩"意思说黄锦曾屡次受皇帝的下诏表彰;右坊眼镌:"玉铉冰鉴"则言他为人高洁廉正。南额镌的是"三世宫端"是因为黄锦曾任詹事府正詹事,负责内宫事务,父祖因而赠其官,故称之。左坊眼镌"棣萼齐芳"是指兄弟进士(兄琮也是万历戊戌进士),又有弟琦万历庚举人故谓之(棣萼比喻兄弟)右坊眼镌"桥梓济美"。"桥梓"是父子,意即赞父子冠绝当世,超过同辈。
黄锦又博学能文,熟于掌故和工诗善书。其诗“冲淡似陶彭泽(陶渊明),精邃似杜工部(杜甫)”。李自淳则称他的书法“逼近二王”(王羲之、献之父子)。著有《笔耕堂集》等。“最上岩”、“道韵楼”等书法则仍遗留于今。
黄锦行书摩崖石刻
此两处石刻在石庵,“最上岩”款为“䌹庵居士黄锦书”,“寒拾留响”款识为“永历庚寅春䌹庵题”,此两处石刻为黄锦隐居石庵时所题。
黄锦书法拓片
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题“道韵楼”,上款“丁亥复月吉日立”,下款“孚元锦书”。
东方保障匾额
此匾在饶平大埕鸿程大庙,上款为“明崇祯岁次丁丑仲冬吉日”,下款为“福建道左布政使黄琮、詹事府春坊学士黄锦仝立”。
黄琮系黄锦堂兄(生卒不详),号玉田,明铙平宣北都大埕(今铙平大埕镇黄村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进士。授大理评事,掌司法,治狱有方,平反不少冤案,后任饶州府(今江西鄱阳县)知府,对犯罪施之以法,深得民心。后升云南督学,云南文治蔚然而兴。继升福建左布政使,告老返乡后,居潮州府城,修筑东津堤,江东急水塔,做了不少利民善事。
黄琮曾升任云南督学故称“文宗”,“方伯”是一方之长之意,黄琮曾任福建左布政使,故尊为“方伯”。
文宗方伯坊位于潮州牌坊街军厅巷口。
为明代福建左布政黄琮建。此坊作南北向,南额"皇命三锡"。坊的北额镌皇命“三锡”。“锡”通“赐”,赐予,指黄琮曾任云南督学,福建布政使。其祖允德,父夙兴,亦得赠布政使。故称"三锡"。北额言其官职,南额言其荣耀。
参考资料:
《饶平县志》[康熙];
《饶平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潮州牌坊街;
潮汕文化—名人轶事—黄锦与“三达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