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星

佛医古方养生堂瘟疫流行惊世界防治疾疫须治

2024-04-28 来源:罗兰资讯

瘟疫流行惊世界,防治疾疫须治心

2009年4月初,一种被称为甲型H1N1的新型流感在美国和墨西哥等国爆发,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迅速蔓延到75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6月11日,全球确诊病例达27000多人,死亡140多人,世界卫生组织将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的第六级,继1968年后又一次宣布“全球流感大流行”。截止到7月2日,全球五大洲共有11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确诊总数70893人,死亡311人。中国新闻网7月18日的报道《世卫决定不再发表全球病例统计数据》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历来蔓延速度最快的大流行病,当局继续计算每个确诊病例已无意义。世卫因此决定不再发表全球病例统计数据,只是呼吁各国政府密切留意死亡病例和不寻常的疫情。……2009年流感大流行已经以空前的速度在国际传播。过去的大流行病需要6个多月才波及的范围,甲流不到六周就涵盖了。世卫认为,各国卫生当局和实验室要一一确认每个病例已是不可能的事,而大多数病例的病情相当轻微,许多病人甚至不药而愈。……对于监控甲流疫情和该病毒所构成的威胁已不再必要。”

7月下旬,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培育出甲型流感疫苗并开始进行临床试验,还研制出药物能较有效地治愈流感。人民网《北京采用中药治疗治愈上百甲流患者》中说:“截至7月22日,北京地坛和佑安医院累计收治的327位确诊甲流患者,已有156人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其中125人痊愈出院。”疫情危险降低,人们惊恐情绪平息下来,但有许多专家提醒人们注意预防流感近期的新一轮爆发。新华网7月22日的报道《美国等对爆发新一轮甲型流感表示担忧》中说:“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美国、阿根廷和哥伦比亚的卫生部门对本国可能爆发新一轮甲型H1N1流感疫情表示担忧。……目前到阿根廷各地医院就诊的流感患者人数下降了30%左右,流感疫情有所缓解,但仍不能乐观地判断疫情危险已经过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卫生局局长克劳迪奥·齐恩日前警告说,阿根廷很可能将在8月初面临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爆发高峰,阿卫生部门和民众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防控流感蔓延的工作不能松懈。……《纽约时报》21日援引纽约公共卫生官员的话说,今年秋季纽约将迎来新一轮甲型H1N1流感爆发高峰,为此纽约市政府计划在医院、诊所以及一些建筑物内划出特别区域专门用于流感检查,以减轻医院的就诊压力。《纽约时报》报道说,虽然流感病毒的威力已经大幅减轻,但仍可能在夏季以较低水平继续流行。针对9月或10月将出现甲型H1N1流感和季节性流感混合爆发的情况,卫生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目前已进入流感季节的南半球,以判断甲型H1N1 流感病毒是否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卷土重来

漫动作官网

。”

为何全球对甲流疫情如此倾力围剿?因为六年前致死率相对较高的“非典型肺炎”(SARS)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华网”2003年8月16日的报道《卫生部通报16日非典疫情:我国内地已无非典病例》说到:“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内地24个省区市先后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共波及266个县和市(区)。截止到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在历史上,瘟疫曾多次给人类带来极其巨大的伤害,让人闻之惊心。

早在公元6世纪,首次有明确历史记载的鼠疫大流行发生在地中海沿岸,这次流行持续了约50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上万人,东罗马帝国约1/4的人口死亡,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落。公元14世纪欧洲爆发“黑死病”

世界家苑期刊

,患者皮肤出现黑斑

赢未来杂志

,一般几天内很快死亡,该瘟疫此起彼伏持续了近300年,也在亚洲、非洲国家流行,以欧洲最为严重,死亡2000多万人。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夺去了1000多万人的生命,而战争末期爆发的流感却造成了更大的伤害。1918年初,流感在卷入战争的美国军营中发生,随后传入欧洲,一年中席卷全球,在西班牙最严重,死亡约800万人,因此称为“西班牙流感”,全球死亡人数2000~5000万,是战争死亡人数的数倍。

现代科技的进步,让人类可以使用疫苗来有效预防某些传统的瘟疫,另外,人类的社会化、组织化、全球化进程也使得国家乃至全球防治传染病的力量大幅度提升,但新的传染病仍然不断产生,新疫苗、特效药的研究跟不上传染病发展的速度。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2006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讲《传染病的历史》时说:“尽管我们说由于疫苗的产生,特效药的产生,以及我们对病原体认识的提高,传染病是大大地减少了,但是实际上在近30年里,又产生了30多种新的传染病

数字化用户杂志社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977年的时候发现了埃博拉病毒,是在非洲发现的,非常可怕,被这个病毒侵袭的病人,其症状是高烧、浑身肌肉疼痛,疼痛得简直不可忍受,最后他的心脏、肝脏都会变成半液体状,全身出血,痛苦不堪,而且人就成了跟魔鬼一样,非常可怕,它现在还不断地在非洲流行,甚至到了英国。……1977年又发现了一种病毒,叫做汉塔病毒,我们现在叫流行型出血热,这个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还有,灰腺鼠来传染的,也是非常严重,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直到死亡。……关于肝炎,近年来不断地发现新的肝炎病种,先是甲型肝炎,然后乙型肝炎,后来丙型肝炎,现在已经到了庚型肝炎。……还有2003年发现的冠状病毒,还有其他好多,这30年就发现了30多种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疾病,可见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地发生,应该说尽管我们有了现在的方法,不再像以前那样引起大量死亡,但是传染病产生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对瘟疫的爆发,人们不敢掉以轻心,因为生命仍然是脆弱的,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发生严重瘟疫,谁也难以预料。如2009年6月17日红网刊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文章《我们的行动和希望必须超越疫情之外》说:“在对抗目前挑战时,我们必须看得更远。在这场疫情之外,几乎必然有着另一场可能更加致命的疫情在等着我们。……我们必须警惕病毒可能出现的变异,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疫情与世界其他地方盛行的营养不良、艾滋病和其它严重健康疾病结合所导致的潜在不同影响。总之,我们必须警惕积极地应对疫情。”

为什么会有瘟疫爆发呢?按照现代西方医学的理论,通常认为是由于不良的卫生条件和饮食、生 活习惯产生的,特别是人与带病动物接触及吃带病动物的肉而被传染。新型瘟疫的最初根源是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的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的重要原因是环境污染、气候变异,以及旧的虫菌、病毒等与人类药物的对抗。

如何来防治呢?就虫菌、病毒等抗药而产生变异方面来说,是避免不了的,这也注定了仅用药物治疗疫病,往往陷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对立困境中,不能根本解决。不良卫生条件和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善可以通过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宣传生活卫生知识、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等措施来落实,虽然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财力,但似乎是有希望逐步做到的。而不吃带病动物的肉,最彻底的办法是素食,但似乎大部分人不可能,退一步来做,禁止吃野生动物肉及加强肉类食品卫生监督等似乎是可以施行的有效措施。气候的恶化有目共睹,举世呼吁改善,国际磋商、谈判也进行了多次,而步履艰难、收效甚微。从根本上来说,只要人类追求物欲的方向不变、贪婪之心不止,那么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的趋势难以遏止,种种措施顶多是有所延缓。因为追求物欲、崇尚消费的心理不改,必定继续不断耗费大量物资、能源,而且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乃至滥采就难以避免,从而环境破坏、气候恶化的趋势难以扭转。人们大量吃肉,乃至吃野生动物肉,以及一些商贩违反食品卫生规范而昧心挣钱等,也都是出于过分的贪欲。因此可以说,要从根本上有效防治瘟疫,必须从净化人类的贪欲下手,倡导精神道德的追求,培养知足常乐的心理和生活习惯。这些看似迂远的做法,其实正是釜底抽薪的良策。

不仅瘟疫频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常规疾病及非瘟疫的怪病、绝症也大量涌现,全球很多大城市的医院常常人满为患。如东北网2006年8月7日的报道《美国医疗保障体系几乎面临崩溃,各州长坐论医改》中说:“据美联社报道,仅仅是两年前,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几乎陷入绝境:卫生保健费用爆炸性增长。……各州州长一方面关注改善医保体系的技术细节,而且他们也瞄准了美国人的饮食和运动观念。他们希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几率,从而减轻医疗救助体系的负担。”现代社会中,常常听到有人死于癌症,还有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称,从首例艾滋病发现至今的20年内,全球已有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400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2008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报告《全球化对实现国际商定的发展目标、包括千年发展目标的影响》中说:“在21世纪,诸如艾滋病和结核病等疾病,甚至能更迅速地跨越国界蔓延,影响全世界的各个社区。国际移徙、贸易、社会和经济危机也助长健康无保障和疾病跨国界的蔓延。全球化还被看作促使生活方式改变并促使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流行病的主要因素。与使用烟草、不健康的节食、身体不运动和有害地饮酒等有关的健康问题在中低收入国家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那里的各种趋势正在都市化和社会经济决定因素的背景下迅速地变化着。2005年,全球60%的死亡者,是因患非传染性疾病而亡。”可以看得出,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人的不合理、不节制的贪欲。

以上主要是从现代西方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疾病的产生和防治,可以粗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防病须治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