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育儿心态分析专家指导家长育儿的5种常
2024-08-14 来源:罗兰资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尤其是孩童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今天,游学君为各位家长带来了家长育儿的5种常见心态和对策,希望父母们能牢记在心,用更科学的方式鼓励教育孩子。
前言
育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妈妈心路的一次历程。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到选择经验方式着手,再到发现问题停手,最后找到适合方式变顺手,育儿路上开始变高手。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上妈妈后,角色开始转换。这个时候才会全身心的体会那种养儿方知父母心的心境。自从当上妈妈以后,心里开始焦急了,焦虑了!孩子今天怎么这样了?孩子更应该那样啊。孩子叫一声妈妈容易,担负起妈妈的这个责任则是沉甸甸的。育儿没有经验可照抄,也没有什么育儿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相信妈妈们的育儿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焦躁心
每个妈妈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态。孩子的成长回过头来看很快,妈妈的成就感来源于孩子的不停成长,妈妈的兴奋和好奇也来源于孩子的成长。于是,我们总在孩子成长未到来的某一个阶段焦急地想:怎么还不会爬,怎么还没长牙,怎么还不会说话,怎么还不会自己吃饭……当孩子学会一项新本领的时候,我们总是焦急地期待孩子其它新本领的出现。
其实,这种心态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可以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妈妈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焦急,学会静静等待,怀揣一颗平和的心,慢慢等待孩子长大。
焦虑心
妈妈在长期与宝宝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习惯。而一旦和宝宝分离,便会十分焦虑,心情不安。我们总说宝宝在与妈妈分开时候有焦虑症,其实妈妈也是有焦虑症的。比如,妈妈产假结束要上班了,总会想宝宝饿了怎么办,哭了怎么办?妈妈不得已外出急事处理,开始焦虑宝宝晚上睡觉会不会找妈妈,看不到妈妈会不会不适应,没有妈妈在身边会不会发脾气?于是一个个电话往家里打,总是希望听听宝宝的随时情况。
妈妈的这种焦虑心有时候还可能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里,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太多虑,太杞人忧天了,该放松些。不要恐惧孩子的哭声、跌倒、突然胃口不好、发高烧、耍横、情绪低落,这些是成长必需的一部分。
攀比心
育儿过程中,这种心态是很难真正避免的。这种攀比,不仅仅是在吃穿玩乐教育等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现如今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在各方面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穿好的,吃好的,玩好的无可厚非。孩子聪明、漂亮、头发长、皮肤白、眼睛大等等,但是切记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这样很伤人自尊。比如,我家孩子头发又长又黑,XX家的孩子稀稀疏疏就几根;我家孩子都会背儿歌了,XX家孩子还叫不清楚爸爸妈妈。
好孩子是夸出来,但不是“比”出来的。攀比心理也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家长、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紧张心
孩子该入园了,怎么才能够让宝宝适应环境呢?于是有家长先将园里面的环境打听个遍,问了老师问入过园的家长,恨不得将所有的细节都先让孩子体会一次。宝宝学习吃饭,学习午睡,学习与小朋友一起玩,学会与老师提问,学会与同学交流等等。。紧张到自己恨自己不是园里的老师。
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孩子良好心态的建立,其实,家长大可放心孩子入园,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只有放手让孩子去面对陌生环境,孩子长大以后面对更大的困难才不会被打倒!
平静心
孩子入托后一切走上正轨啦,家长开始平静下来。于是与同学的家长一起交流时会交换一下大家的想法,意见。大家免不了相互夸一下。比如:你家孩子好聪明啊,老师一教就会了,我家???就有点表现不怎么好啦!
但谦虚过头了就不是好事了,如果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觉得怎么自己在家人面前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很可能形成自卑的性格,希望家长面对孩子时表现出平静的心态。
成长寄语
正如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特定的经历和任务一样,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也需要接受在其能力范围内的科学教育。为人父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耐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陪他们一起成长。
文章来自:父母网
文章转载自:新东方官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
A Better You A Bigger World
让孩子们早日去了解世界
让孩子们把世界带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