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已养生跟着孔子学养生修炼好自己的仁德才
2024-04-28 来源:罗兰资讯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翻译: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炼自己并且谨慎从事。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炼自己而且安抚别人。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炼自己安抚老百姓。修炼自己而安抚老百姓,连尧舜都为此犯难啊!
君子要首先修炼好自己的仁德
,让自己养生。如果君子能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修养仁德,那他就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尧舜也列在君子的里面,做君子的很难做到像尧舜那样的人:修炼自己养生,然后带动他人养生。
尧让人举荐德才兼备的贤者,使族人能紧密团结,做到“九族既睦”;考察百官的政绩,奖善罚恶,使政务井然有序;注意协调各个邦族间的关系,老百姓和睦相处,政治清明。
尧命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
派人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
派人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
,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派人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
派人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
24节气就这样逐步形成了,至今对指导人们生活生产仍然很重要。
24节气对指导养生也有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人类脏腑功能的活动、气血的运行、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等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季节的划分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十四节气精确的划分了季节,相比较农历更精确,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公历相对应。
舜帝的父亲瞽叟双目失明冥顽不化,后母愚蠢而有失忠厚,弟弟象十分狂傲。舜对待他们仍然十分恭顺,待父母孝敬,待弟弟慈爱。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于世,舜的孝感天动地。
尧询问是否有可用的人才,四方诸侯都推荐舜,舜三十岁时,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来观察他如何治家,又派九个儿子与他相处,观察他处事的能力。舜言行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也不敢因为出身高贵,而对舜的亲人态度傲慢。
舜在历山耕种,历山的民众在划分田界时,都懂得互相谦让。在雷泽捕鱼时,雷泽一带的人都把房屋让给别人居住
。在河边制作陶器时,河边出产的陶器没有粗制滥造的。舜住过一年的地方,便形成了村落,住过两年的地方,便形成了城邑,住过三年的地方,便形成了都市。舜的父亲在后母的鼓动下要杀舜,让舜爬上粮仓涂抹顶部,自己却放火烧粮仓,舜就用两个斗笠护住身体跳下粮仓逃走。瞽叟又让舜去凿井,舜挖到井的深处,瞽叟同象便一起往井下填土,将井填实,舜却从旁边隐蔽的通道逃了出来。父亲和后母想杀他时,总难以得逞;有事找他时总在身边。
舜五十岁代理天子政务,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上帝位,车上竖着天子的旗帜,去朝见父亲,态度十分恭敬
,保持着做儿子的规矩。舜帝在位三十九年,活了一百一十岁。尧舜这样有修养的人完全可以称为君子,但是仍感到自己的修养不足,努力去培养自己的仁德。
普通人和君子的差距就更大了,更应该不断的去培养自己的仁德,不能自我满足。
有的领导者自己的修养不好,心胸狭窄,脾气暴躁,谈不上是什么君子,还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对不听话的还喜欢打击报复,还喜欢抱怨别人素质低。
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和蒋介石的个人修养有很大关系。蒋介石心胸狭窄,对下面的人不信任,用特务来监督和暗杀那些对自己不满的人。全国人民都在贫困线上挣扎,国家处在内外交困的困难时期,但是统治集团仍然过着腐败的生活。
这样的领导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即使表面没有人反对,也得不到别人内心的尊重。
领导者的魅力来自哪里?来自自身的修养。大家都愿意和有仁德的君子交往,自觉团结在有仁德的人周围,接受他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