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假有名无实中国女性的地位已经很高了知
2024-05-14 来源:罗兰资讯
宇芽被家暴的事儿,这几天刷爆了各大平台的热门,也引起了国人对家庭暴力等事件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愤慨。
宇芽是Papi酱经纪公司旗下的艺人,就是那个仿妆蒙娜丽莎,让国内外盛赞的90后姑娘。
宇芽仿妆照
仿妆与原画的对比
11月25日下午5点过,宇芽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视频:“我被家暴了,过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梦里,关于家暴的一切,我必须说出来。”
宇芽微博截图
视频里面的男人,赤裸着上身,抓着宇芽的脚,用力将她拖出电梯,宇芽是他的女朋友。她倒在地上,拼命想挣脱男人的控制,双脚抵住电梯边缘,然而最后还是被拖出去了,看得让人心惊肉跳。
宇芽在视频中讲述了自己被男友数次殴打的经历。
此事一出,网友们和媒体发现这个道貌岸然的,在微博上营造自己正面阳光有爱心人设的施暴者叫沱沱,四十四岁,三次离婚,谈过很多个女友,还家暴三名前妻,其中两位这次还主动站出来为宇芽作证。
他每一个施暴的对象,都受到过他的威胁,有些人选择了息事宁人,于是他肆无忌惮的接着伤害别的女孩儿。
这次事件已经升级成社会事件,也让一部分人思考:
中国的女性真的已经不是弱势群体了吗?
社会地位是真的提高了,女性真的被尊重了吗?
每每讨论到国内女性问题的时候,你大概总会听到这样的措辞:
“现在谈女权多少有些可笑,不信你们问问,我所知道的家庭里,都是女的在管钱,女的说什么是什么,男的哪有地位?”
“女的不是缺乏权利,是掌握太多权力啦。再这么下去,是不是我们男的必须得在家洗衣服做饭?”
随着“女性主义”“女权”等词语从知识界的研究转向社会大众广泛讨论的话语,在公共空间这样的声音并不少见。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这20年,不可否认,顽固的男权主义正在一步步受到挑战。如果你有幸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女性,在铺天盖地的“女王”“女神”等主流价值观的渲染下,一定会产生做自己主人的快感。
但人很容易有认知误区,以为身边即世界。
就好比我们总是听到身边的人在怀孕生小孩,就以为国家的生育率很乐观,其实不然。
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男权主义依然在家庭和公共领域的性别权力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的确,跟过去裹小脚时代相比,社会是进步了。今天的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参加工作和投票、有更多的机会站到舞台中心……这是权益的平等化。
但如果和男性相比,依然差之千里。职场上的性别差待遇尤为典型。
几乎每一个适婚年龄的女生在面试的时候都会被问及结婚了吗?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公司怕你随时会恋爱结婚;
婚后求职,HR会问你,生孩子了吗?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孩?公司怕你刚入职就生孩子;
生了一胎,HR会问你,打算要二胎吗?公司觉得如果生了二胎,担心你心思不在工作上;
这种种考量,虽说为了公司的利益考虑无可厚非,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两性在生育责任、家庭事务分配上的长期失衡,以及长期缺位、有名无实的男性陪产假、育儿假等。
职场上的性别差待遇远不止在婚育上
更多的女性会被问及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将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Excuse me?言下之意,男性不需要平衡吗?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问题底下的逻辑是:女人赚钱顾家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好家庭,男人只需要拼事业,家庭事务和孩子的教育就不必操心了。
我就想问,家庭和孩子难道不是两个人的吗?
于是,有了郭德纲的前弟子曹云金递给妻子唐菀的离婚协议,理由是:“一直都是男方在养家,她没有收入。”
一味的付出不能换来体谅,男方家庭和社会舆论反倒认为:放弃工作,照顾孩子,是女方应该做的事情,谈不上付出。”
这就是社会大众对婚姻里两性关系的期待依然没有跳脱出性别的刻板印象。
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城市女性认为自己身上不存在一个广泛意义上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但不同地域,城乡,不同阶级的女性面临的状况都各不相同。
性别平等的话题对于有教养阶层和中产阶级来说已经显得乏味,对于另一些群体来说,可能远远没有普及,尤其是在公共领域,女性的权益依然处在一个被漠视和忽略的状态。
今日女性的发展空间固然不再像从前那样逼仄,但还远远谈不上平等,更遑论女权主义当道。
波伏娃说:“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
所有的女性气质和社会规范,都是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为(包括自己)建构起来的。若想从男权语境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必须清醒意识到这一点,把命运真正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