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为何他能成功呢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史记故事: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为何他能成功呢?
早在尧在位的时候,天下就经常发生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屋被毁,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
有人提议,让鲧去治水。
尧对鲧不是十分信任,心里很是迟疑。
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笠帽,拿着锹镐,没有一丝一毫的特殊。在他治水的十三年里,几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他听见了婴儿的啼哭,但还是一狠心离开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就是禹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动写照。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做龙门山,它阻拦了河水的去路,使河水溢出河道。这里年年都发生水灾,百姓叫苦连天。禹几次到那里考察地形,最后决定带领众人一起开山通河。经过几年的奋战,龙门山被凿开了一个大口子,黄河水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地奔入大海了。
舜对禹的治水功绩非常佩服。
有一次,他问禹:“你是依靠什么来治水的呢?”
禹说:“勤劳。”
舜说:“能讲得仔细一点吗?”
禹说:“也没什么,就是和普通百姓一起劈山开河、挖泥运土。您看,我的手指甲已经磨秃了,腿上的汗毛也磨掉了,手上、脚上都长满了趼子,走路时疼痛难忍。可是,我不能停下我手中的工作,除非治水成功。”
舜听了之后,十分感动。
禹因为治水,深得百姓的爱戴,大家都尊称他为“大禹”。
舜年老之后,也像尧一样,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禹在位期间,依然保持治水时的作风,勤政爱民,为百姓造福。
后来,禹在巡视南方的途中,不幸病逝于会稽山。禹原来有一个助手,名字叫皋陶,帮助禹处理政务,十分尽责尽力,皋陶死后,他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本来,禹已经指定伯益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各部落首领还是一致推举禹的儿子启登上了帝位。这意味着氏族公社时期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