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惨败到底是谁造成的赵括其实是替
2024-02-21 来源:罗兰资讯
长平之战的惨败到底是谁造成的?赵括其实是替罪羊
赵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秦国,赵括成了众矢之的,还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难道战事失利都是赵括一人的错吗?实际上秦国和赵国一旦大规模开战,赵国国力根本办法和秦国进行持久战,最后肯定会落于下风,如何能在战事前期制定最合理策略才是重点。不然就算赵国将领是廉颇,最后也很难改变局势,当时的秦军几乎无人能够阻挡。那究竟是谁造成这场败局的呢?他才应该担负最大责任。
战国时,尤其是后期,各诸侯国的军队作战质量,属秦军最强。在同等兵力下,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是秦军的对手。所以,赵军在开始吃了几次败仗,并不奇怪。胜负乃兵家常事。廉颇将军及时改变战术,深沟高垒,坚守不战,等待战机,这是当时唯一最正确的战法。很多名将都用过这个战法,如果赵王坚持用廉颇不动摇,长平之惨败是一定可以避免的。
若赵王和赵胜在决定接受上党时立即派军驻守,防守太行山山脉,秦军自然难以进入,长平之战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廉颇虽然是百战老将,可面对的都是残败后的齐军、燕军、魏军等战力弱于赵军的部队。面对强于赵军的秦军,廉颇怯战了,没有积极和秦军作战,反而消极避战,给了秦军在上党站稳脚跟的机会。
面对秦军虽然远但后勤输送成本低于赵军、秦国国力大于赵国的情形,一味避战据守策略除了消耗赵国资源之外,根本就得不到任何好处。
- 上一篇:明朝的军事实力究竟如何真的很弱吗
- 下一篇:商朝灭亡的始作俑者是纣王吗商纣王真的是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