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乐活

保定道家养生协会保定故事63城隍庙的昨天

2024-04-28 来源:罗兰资讯

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古代衙署为保一方平安,建城隍神祠,城隍成为一城的主宰。城隍原为守护城池、保障治安之神。道教吸收其为神后,其权限增至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风和雨、管理亡魂诸事,官员赴任,首先到城隍庙拜神,宣誓造福一方,并求神护佑。一般城隍庙内有两座城隍像,一为泥塑,一为藤像。藤像为春、秋、冬出巡用。春指清明节,秋为七月十五中元节,冬为十月初一寒衣节。

城隍神祠,最早见于文字记载为三国时期。到南北朝时,城隍庙已遍及大江南北。《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天保三年(552),开府仪同三司慕容俨在郢州城,南梁以数万大军攻郢城,城内兵寡,内缺粮草,外无援军,梁军攻城自正月至六月,历时五个月,慕容俨内外交困

理财杂志

,他曾率领部下至城隍神祠祈祷,求城隍护佑。他出奇兵,多次击败梁军,梁军以伤亡惨重而退。官府大力提倡祭祀城隍神,并成为官员的一项职责。唐代,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官员兼文人均做过祭城隍之神。宋代皇帝还为城隍加了封号。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大封城隍。敕京都、开封等地城隍为王,官级正一品;府城隍为威灵公,官级正二品(同不兼兵部尚书衔的总督品级);州城隍为灵应侯,官级正三品(同巡抚品级);县城隍为显佑伯,官级正四品(同知府品级,亦有封侯者,满城即是)。洪武三年,令比照各级地方官衙款式改建城隍庙。

保定城隍庙原为清苑县城隍庙。北魏太和元年(477)置清苑县,县城在今省监狱、马庄一带,也有的说,清苑县在今保定东边建一空城名曰广养城,不论在哪建城,保定都是由清苑县演变而来,于城内建城隍庙。北宋淳化三年(992),保州城移今保定旧城,在北城新建城隍庙(今城隍庙位置)。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屠保州,城池与城隍庙尽毁。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蒙古军保州等路都元帅张柔率部于满城县移镇保州,在重建保州城时复建城隍庙。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保州升顺天路,改名顺天路城隍庙,顺天路治与清苑县治同在一城,为区别等级,在城西南隅建县城隍庙废于清同治年间即(1851)

光源与照明杂志官网

。(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明洪武三年(1370年),依敕令再建保定府城隍庙(洪武元年保定路改为保定府),城隍神为二品官衔的威灵公,至成化十四年(1478)。自洪武三年建的庙历时108年,庙宇颓败。江夏刘观(字亚元)由真定府迁保定知府,节缩公帑,捐舌俸资,鸠工选材,效京城城隍之制,建正殿五间。在城隍庙左右分建二司神祠,左为保护地方之土地祠,右为保护生育之子母宫,见史理广《保定道教琐记》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法、德、意侵略军入侵保定,城隍庙被盘踞在保定北城的德国军队焚毁。次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因财力不足,比原建筑简陋。慈禧太后、光绪帝由西安返京,途经保定,追封被联军杀害的直隶布政使署理直隶总督延雍为直隶都城隍,该庙改为都城隍庙。1923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予以整修,重新塑像,新盖殿宇,庙前广场南端的戏楼亦修饰一新。但好景长,1928年南京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为破除迷信“以党治国,”新上任的保定官员将庙内神像全部拆除,又筹集资金,在庙内修建新房170间,招商进入。到1932年(民国21年)。城隍庙正式定位善育市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清苑县政府成立,民国35年1946年,当局下令所有庙内地商户全部迁出。此庙变成了县政府所在地。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为恢复经济,该庙又变成了市场。由过去的善育市场

中国民商期刊官网

,更名为人民市场。人民市场后门儿下台阶与自发形成地厚福盈旧物市场,连成一片,形成保定上世纪60年代前市场繁荣的一个缩影

体育时空杂志

。笔者童年记忆:城隍庙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对大石狮,登上五级台阶儿,来到庙门前广场,只见东西两侧有汉白玉石护栏,上面各有12对小石狮子。台阶中部上方有一木制牌楼,上面写有“威灵公都城隍庙”七个大字的横匾。

庙前广场南北长约50米,东西约40十米的城隍庙街广场。笔者儿童时代经常去广场看节目,因为解放后,每道街都有文艺队,老百姓自发成为演员,旨在宣传婚姻法,破除迷信。每个星期六日晚上集中在地方大的道旁或广场上为大众义务演出,在城隍庙广场西侧有位中老年人经常拿着自制喇叭在演出现场维持秩序,此人个不高,但非常认真负责。他有二个儿子,大儿子现年84岁了,二个子也76岁了,是我四中的校友王亚军。

登上城隍庙大门五级台阶后,还有庙门前广场,再向北,就是庙门了,庙宇分西,中,东三路,路中有山门,中门,正殿和寝殿,每个殿正门前部都有十级台阶,而每座殿都坐落在单独的四合院儿内。东西两路是狭长的甬道。后正中殿拆除后变为广场。广场东北角有一个门儿,出此门,下35步台阶就到了自发形成的厚福盈旧物市场。整个庙宇占地15亩,没有烧香、磕头等祭祀活动。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大市场。正殿后侧广场变为打把式卖艺的场所,小广场东侧有一排民房,大部分是在此经商的。有一户叫白学英的商户,在正殿的后边的广场上每天表演“飞标打火柴头”以此招揽顾客,实际卖他的膏药一一海马追风膏,老顾客都知道。见过他白表演了100次,也打不着火柴,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1952年,为了活跃人民的文化生活,这个后殿广场开始建电影院,起名为和平电影院。笔者儿童时期,1953年,学校包场,曾随学校同学一起到此看过电影《难忘的“1918”》。而这儿离我家很近,但也不敢私自跑回家,仍和同学们一起返校再回家,可见从小就养成了听话的好习惯。

而庙的中路,以出售古董,故衣为主。东西两路为小摊儿,有算卦的、说书的、卖茶糖的、卖药的。特别是西路,那个卖茶糖的大铜壶造形别致,非常吸引顾客,人们不由自主地坐在他的长条板凳上,喝上一碗热呼呼的茶糖。

庙门前广场东西两侧为理发的占据。中间及广场台阶儿下两侧,为卖蝈蝈儿的卖蛐蛐儿的。笔者童年印象,现在一点模样都没了。

1970年左右,正值文革期间,决定拆除庙前部分大殿,起动盖市招待所工作,庙后广场东侧房全部拆除,盖了政府领导人的住宅,时间为1971年正式动工。将城隍庙改建招待所【古城宾馆】,保留五楹城隍大殿为会议室。2006年经有关部门协商,交由道教管理,重新塑城隍像,为保定道教书画家、河北省道家书画院,作为保定市道教协会驻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为城隍庙题写了匾额,保定市道教协会刘崇汉会长编撰了大殿楹联。

2009年8月4日,城隍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市政府决定拆除古城宾馆。

作为一个时代的地标,保定古城宾馆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于2015年9月正式拆除。城隍庙恢复在即,听说还要建成广场,西侧要建超市,还有地下设施,要建一个地下停车场等。宾馆拆除后的城隍庙大殿,显露出来。

据了解,新城隍庙将以清代乾隆年间城隍庙的形制为指导进行恢复。但几年过去了,因资金不到位等多种原因,致使修复工作进度迟缓。全市热爱保定的人衷心希望早日看到城隍庙的庐山真面目。

作者:郝群峰 编辑:赵磊

本文内容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友情链接